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生态立市起宏图 雅州大地奏凯歌——写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综述篇(三)

来源:
2012-09-29 00:00
浏览:
打印
    

  10年栉风沐雨,10载阔步向前。忆往昔,辉煌功绩留史册;看今朝,科学发展遍雅州。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雅州大地上的深刻变化有目共睹。

  这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50多万雅安人民始终坚持将科学发展观放在第一位,矢志不渝地高擎生态立市的大旗,奋力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成就了辉煌的跨越。

  这1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10年,迈着奋进跨越的铿锵步伐,150多万雅安人民在发展中解放了思想,在灾难中历练了意志,在挑战中砥砺了精神,凝聚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这10年,是雅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10年,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协调发展理念,也在雅安得到了最为生动的实践。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2002年到2011年,雅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82.77亿元增加到350.1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59亿元增加到2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135元增加到6269元。

  生态立市

  开启发展大幕

  绿色,是雅安经济的颜色!

  回顾历史,雅安人不会忘记,曾经火爆一时的“三头”(木头、石头、水头)经济,带给雅安经济发展昙花一现的尴尬。

  痛定思痛。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雅安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远飞者当换其新羽。雅安要走可持续跨越发展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住上苍赐予的良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工业兴则城市强。

  市第二次党代会更是响亮地提出:“工业是雅安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矢志不渝地走具有雅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工业富民强市。”

  沿着这一方向,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走生态立市道路的过程中,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扎根在心中,不断抛出优势产业、富集资源、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等诸多“绣球”,吸引了一大批客商、重大项目纷纷抢滩雅安这块生态投资沃土。

  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带着投资5亿元、年产800万平方米中高压电极箔的项目来了,上海九晶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带着总投资4.2亿元、年产700吨单晶硅的项目来了,四川众信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带着总投资达50亿元的关于龙苍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协议也来了……一个个重点项目在雅州大地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发挥出强烈的榕树效应,形成了一个个生机勃发的优势产业,撑起了雅安跨越发展的“脊梁”。

  10年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3+1”工业产业发展战略扬帆起航。从雅安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凸显;“3+1”发展战略在水电矿冶开发、机械加工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基地建设方面加速向前。以四川雅安工业园区为标志的产业园区正快速崛起,各县区的工业集中区蓬勃兴起,工业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10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雅安人民坚持奋进跨越,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攻坚克难,不断改革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5年里,正当雅安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雅安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市委、市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全市上下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雅安精神,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奋进跨越”总战略,努力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3∶57.2∶2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分别增加2.9倍、2.6倍、3.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8679元和3165元。

  振奋人心的消息还有,今年以来,虽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但雅安“这边风景依然很好”,交出了亮眼的经济发展答卷。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3%,增速居全省第六,增速排位创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增速居全省第一,再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6.8亿元,投资进度居全省第六,列六个重灾市州第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35.8%,增速居全省第三……

  实践有力地证明,10年来,发展生态经济,雅安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个生态资源大市正阔步迈向生态经济强市。雅安走生态立市的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经济社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也一定会越跑越高效,越跑越生态。

  人民至上 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社会公平、关心民生改善、关爱弱势群体,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10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成效惠泽全市150多万人民。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逐步解决。

  10年来,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

  10年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指数再上新台阶。

  特别是在最近5年里,我市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比2006年提升13.41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和19.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职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高职学生就业率达到98%。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4个、农家书屋966个,完成431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大幅改善,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2%。体育“三下乡”覆盖全市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覆盖六分之一的行政村。

  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截至2011年,我市累计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五项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覆盖30.9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平均从2006年的663元提高到1191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5个县(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5个县(区)同步实施。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从2006年的130元、67元提高到220元、100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23.36万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新建市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市精神病院康复医疗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678套,改造棚户区5399户……

  党的十六大以来,雅安的决策者始终牢牢抓住生态这一核心优势,相继提出“打造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路”“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等工作思路,始终坚持围绕生态、注重生态、发展生态,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日趋巩固,绿色经济茁壮成长,“民生”贯穿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凝聚跨越发展的民心民力。

  实践证明,走生态立市之路是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佳载体,我们只有淋漓尽致地发挥生态优势,才能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一个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雅安,正奔向幸福的未来!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c) 2021 jkq.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东路11号(创业孵化园1号楼) 邮编:625100 传真:0835-3225171 电话:0835-3227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3 蜀ICP备19017234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3025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