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6月21日,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肖文教授带来的一次“飞地讲坛”讲座,以“新常态、新动能: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转型升级”为题,生动并深刻地讲解了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给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人类强大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使整个世界面貌日新月异;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使得“物竞天择”这个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日益凸显并且内涵逐渐宽泛。
一、加强学习与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于工作,家庭等因素,人们短途出行方式不断倾向于自驾出行。但是频繁的出行造成生活成本不断加大,因此人们平摊出行成本的欲望不断增加,滴滴顺风车等一系列拼车软件应运而生。利用这些顺风车软件,乘客支付金额要比出租车廉价,比公交车更方便快捷,同时车主也能获得一定报酬,与人同行也能增加不少欢乐,这种双赢的出行方式在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为网约车商家创造了极大的价值。同时,网约车的盛行也颠覆了传统的出行模式,市场这块沃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
网约车、微信、支付宝的运作理念给予我们很深的启发:改革无处不在,我们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会困难重重,毫无机会。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和变化。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学习的时代,我们如何适应并抓住机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并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为经开区的一名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如何使用互联网+、大数据呢?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进步,改进我们的财务系统,使其功能更先进,数据更准确和全面。不久的将来财务机器人将代替日常记账工作,财务人必将面临转型。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新时代,抓住新机遇。不在学习中进步,就在沉睡中被淘汰。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经开区建设特别是财务方面的问题进言献策,为经开区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二、接受改革和转型,主动适应新常态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财务工作亦是如此。
除了简单的帐务处理外,诞生了资金管理、对外财务报告、纳税申报和报表、法规合规性、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常规管理报告、规划预算和预测、业务绩效分析等多种财务管理服务交付模式的共享和外包服务中心。其实,在整个会计、财务管理领域,国外很多公司已经实现了外包或是通过互联网来统一处理运作。他们除了通过在线技术记账、采购等实现内部协同运作外,还影响到了他们上下游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我们国内的商业环境越早了解和应用新的技术对我们的发展越有好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介入或者帮助单位进行决策。现在通过在线工具、服务、交流,通过更广泛的或是更集中的管理,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效率,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精力去帮助单位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的利用将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拓展财务管理人员的新思维,如,使用非财务绩效指标的能力、对业务的了解能力、变革管理能力、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税务和资金管理能力、治理的能力等。
三、时刻准备着,迈向改革的美好明天
大数据应用在中国应该说是刚刚起步,大数据对于会计工作的影响虽然已经被意识到,但实践中如何运用大数据改善会计工作还比较滞后,特别是会计转型的应用也是刚刚开始受重视。还有很多人对大数据、管理会计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晰。这充分说明我们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如何在这样的大变局中顺利完成衔接与转换,抓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将成为实务界必须正视的问题。目前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树立数据文化。我们必须从认识上理解大数据应用对部门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需要从理论上理清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从单位文化、组织架构、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做好应对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变革的挑战。
以财务人员工作的状态为例,过去传统财务没有进行分工,财务人员会同时并行开展很多工作,很多专业化的财务工作无法开展,在数据的获取上不及时、不准确,导致领导不满意。未来,通过实时会计智能财务的应用之后,智能化和实时化,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智能可以连接融合多平台,达到管控的目的,而实时可以保证所有数据的实时查询、实时更新,使得操作更加简单高效透明。这样,不仅能够实时提供领导决策需要的数据,而且能超预期地提供领导相关的数据,真正起到财务辅助业务决策的作用。
处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深感财政工作的现代化改革已时不我待,互联网信息搜集、大数据筛选、会计转型改革日趋频繁和深化,作为财政工作的执行者,怀揣一颗“学无止境”的求知心,活学活用,达到“知行合一”,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新常态、在新时代开辟一条财政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