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四川经济日报]砥砺奋进兴家园 灾后重建感党恩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
2016-04-21 00:00
浏览:
打印
    

 

芦山,一个牵动人心的地方。

4月20日,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三年前的这一天,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发生7.0级强烈地震。

三年过去,雅安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繁荣,幸福和希望一起升腾。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雅安人心中想得更多的是:感恩铭记,砥砺奋进。

回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雅安在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子,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落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扎实推动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度加快、水平提升、质量提高。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芦山地震救灾现场,提出灾后重建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建设工程抗震标准,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

如何将中央赋予的新使命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四川探索创新,灾区奋力赶考,“科学重建、重在民生、感恩奋进”是三年来不变的关键词。如今,四川向祖国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芦山答卷”——

芦山地震三周年,全市纳入总规的2160个项目(不含国外贷款项目),累计完工和投资完成率达到“双95%”。 “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等重建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民生优先

百姓住上好房子

“住上好房子”短短五个字,成为灾区群众三年来最深的感受,一座座如画新村相继在灾区各地拔地而起,并以此开启了建立在新家园之上的美好新生活。

“去年春节住进了新房子,生意也从那时候开始火了起来。” 在芦山地震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聚居点,经营茶楼的老板娘雷光玉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讲述震后新生活。

雷光玉所在的白伙聚居点,新建的安居房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青瓦屋面,由重建户按照统规自建或统规联建的方式建设,统一进行风貌打造,房前屋后建微菜园,属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

据了解,三年前的地震造成白伙组124户房屋倒塌或不能居住,31户房屋严重受损需维修加固。而让村民没想到的是,仅一年多时间新村就建起来了。

“民生优先,是雅安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始终坚持的原则。”雅安市委副书记青理东说,“重建启动之初,我们就把城乡居民住房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

震后10个月,625户政府兜底特困户入住新居;震后12个月,24.8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4482户建房困难户乔迁新居;震后20个月,8万余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村民陆续入住;震后32个月,3.3万套城房重建全面完工,同步完成1.7户棚户房改造。

建成后的城乡居民住房均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和“三避让”要求,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就业援助、返乡创业优惠、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有效落实,公益性岗位援助行动扎实开展,城乡因灾就业困难人员全部纳入援助范围,4482户建房困难户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实现了就业援助全覆盖。

4月14日一早,宝兴县灵关中心校的孩子们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蓝天白云下,是崭新整齐的教学楼、干净明亮的教室、绿茵茵的足球场和宽阔的跑道,孩子们的读书声与欢笑声让阳光格外灿烂。

在所有的恢复重建项目中,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被确定为优先建设项目,学校、医院、老百姓住房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成为整个灾后重建中开工最早、进展最快、建成最多的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371所学校、83家医院、139个文化服务重建项目建成投用,3条国道改造和5条重要经济干线建设共完成435公里,232个新村聚居点建立了“1+N”公共服务中心,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在雅安这片承载着梦想的土地上,新的家园在重建,新的奇迹在诞生,新的希望在生长!

产业重建

群众过上好日子

4月8日,在雨城区草坝镇,中国恒天集团雅安汽车生产基地白灰相间的几栋大型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除锈、焊接……厂房内,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内生产设备安装有条不紊。

工业是内生动力的基石。针对灾区承载能力,雅安发展“飞地经济”,把芦天宝飞地园区作为支持芦山、天全、宝兴等灾区县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坚持优势产业向飞地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飞出地”倾斜。

有着50年历史的四川建安公司,利用灾后搬迁政策,淘汰了落后产能,在雅安经开区建起了新厂房,安装了新设备,利用雨水回收等系列节能环保技术降低了成本。不仅自己的员工端牢了饭碗,还解决了灾区近2000人就业。

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2000多年前这里便是砂陶的产地,“荥经砂锅”也早已成为荥经县的代名词。然而在芦山强烈地震中,荥经砂器产业遭受了重创。

“当时大部分砂器都震烂了。” 六合乡古城村朱氏砂器老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传承人、荥经砂器传习所负责人朱庆平对三年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三年过去,荥经砂器产业发展如何?

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是朱庆平的直观感受:“地震前,仅有10家左右砂器生产商,上规模的不过两三家;地震后在政府的宣传、帮助和支持下,现在已经发展到40家了。”

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现在荥经砂器有了行业标准,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重建中,荥经县把荥经砂器作为旅游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龙头砂器基地、砂器文化产业园,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把荥经砂器发展成为生产商上百家、从业人员千人以上、年产值上亿元的旅游文化支柱产业。

在石棉县,地震后快速成长起来的黄果柑产业,种植规模已达到8万亩,2016年产量达到4.5万吨。截至4月上旬,已有近4万吨黄果柑以1.8元/斤的价格被订购一空,果农腰包一年比一年鼓了。

汉源花椒驰名中外。在汉源县,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到10.2万亩,后域乡、万里乡、清溪镇等十余乡镇通过家家户户种花椒,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乡村。

在芦山县,农业公司化的有机蔬菜园长势喜人,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今年将试挂果。正在建设中的集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养生居住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新村,规划发展中的养殖基地,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种植、农家旅游等,正日渐显现出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造富能力。

三年来,雅安坚持把产业重建作为后发追赶和惠民奔康的重要支撑,放大重建效应,专注潜力转化,增强雅安“造血”能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一批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加快孕育完成,群众致富奔康之路不断拓展。

聚爱灾区

大灾无情人有情

走进南充市援建的天全县多功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现代化的保温大棚下,嫩苗初成长,蓬勃生机扑面而来;攀枝花市与名山区共建的雅攀蒙顶山茶产业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德阳市帮助引进的四川琪雅服装有限公司已投产9月有余,一件件从这里运出的衣服,贴上了“芦山制造”的标签……

雅安,用自强奋进回报无疆大爱。

灾区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三年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灾区,指导灾后重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心系群众、靠前指挥,坚持定期到雅安,倾力帮扶重建家园。

三年来,省级财政安排百亿重建资金,先后三轮出台10多项救助扶持政策;来自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泸州和成都等地的援建队伍在灾区日夜奋战;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多个省级部门,积极帮助雅安引进项目,努力变“输血”为“造血”;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壹基金等机构组织,在灾区共实施20余亿元灾后重建公益项目。

省内对口援建机制的建立,对灾区灾后重建、增强灾区发展后劲、深化区域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感动,在援建者与受助者之间双向传递。

“雪山不忘大海情”、“灾后重建感党恩”……当新村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振兴,灾区人民把感恩的话语写在房前屋后,记在心间永不忘怀。

“我长大后要同好心的哥哥姐姐一样,无私地帮助有困难的人。”7岁的妮妮是宝兴县雪山村的孩子,地震时家园毁于一旦。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多方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她又能踏进心爱的学校学习,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善良和仁爱将随着这一代孩子的成长而继续传承下去。

今年1月9日,天全县城厢西城重建户彭伟将感恩的歌曲“再唱二郎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五年内遭遇两次地震灾害叠加,感恩早已内化成雅安人的生命特质。让知恩报恩之情世代相传,这是灾区干部群众质朴而赤诚的愿望。

科学引领

探索重建新路子

灾后重建,既是战场,也是考场。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从中央到地方,都积累了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而“4·20”芦山强烈地震,成为“5·12”之后的第一次“大考”。

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及时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了重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首次提出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根据中央要求,省委、省政府负总责,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主任,省委副书记、省长任副主任的省灾后重建委员会,由时任省政府秘书长叶壮任雅安市委书记。同时,调派精兵强将,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原市委书记兰开驰出任雅安市市长,原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担任雅安市委副书记。由此,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指挥体系。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提出,重建要“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并及时审定下发11个专项规划,倾力帮助和指导灾区重建家园、发展振兴。

科学重建过程中,资金管理和项目审核权充分下移、一放到底是“芦山试验”的最大亮点,允许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动态适当调整因规划条件和实施条件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的个别项目。

宝兴县委书记韩冰说,5亿多元地灾治理专项资金,怎么用,县里就能“拍板”。

伴随着重建自主权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老兵”,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一到芦山,第一刀就“砍”向了重建项目中的机关办公用房,压缩规模“抠”出了1.5亿元;接着,他又“砍”掉了一些重建项目中的“形象工程”:修广场的大理石换成了当地的红、青砂石,每平方米造价由500多元降到80多元;震中河心岛取消了铁索桥、水车等,8000多万投资变成了2000多万……

“凡是假大空、不符合实际的一律砍掉!抠出来的钱,主要用于教育、卫生等老百姓关心的事,还让最初规划外的1000多户受灾群众,搬进了新村聚居点。”宋开慧说。

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是灾区党委政府的“有权”负责。与此同时,四川加强对市、县相关部门审批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把关水平和审批效率,让他们有能力担好责。“这激发了地方组织实施重建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雅安市重建委负责人表示,面对这份信任和重托,雅安上下形成了质量、安全、稳定、廉洁、厉行节约等“底线意识”,不留败笔,少留遗憾,多留精品,保障重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与担当,促进灾后恢复重建高效有序推进。

三年来的日日夜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雅安感恩铭记,永志不忘!

三年后的今天,雅安砥砺奋进,坚定、坚韧、坚强建设全面小康,永远走在路上!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侯云春 庄祥贵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c) 2021 jkq.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东路11号(创业孵化园1号楼) 邮编:625100 传真:0835-3225171 电话:0835-3227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3 蜀ICP备19017234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3025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