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抓好内源污染治理 着力提升空气质量——我市2018年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回顾

来源:
2019-01-02 15:00
浏览:
打印

对柴油车进行检查

为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及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彻底扭转空气质量不升反降局面,确保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空气质量监控、监管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8年11月,石棉县优良天数比例最高,为100%;名山区优良天数比例最低,为83.8%;雨城、天全、芦山、宝兴、荥经、汉源分别为89.5%、95.8%、87.7%、96.7%、95.8%、94%。

疏堵结合

让秸秆不再燃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2018年,雅安看到蓝天白云的日子比往年要多了。”市环保局污防科科长李杰说,同样大家也可能感受到,禁烧、扬尘防治工作的力度也大大加强。

长期以来,雅安空气质量是受外来污染物(外源污染)影响比较大的认知占据着主导。2018年,通过专家监测,数据说话,表明污染空气的源头,有一大半还是受到内源污染的影响。这一结果,转变了大家的思想,也促进了我市抓好内源污染治理的决心。

内源污染在哪里?李杰介绍,主要是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工地和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小锅炉,重点企业排污等。打好蓝天保卫战,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焚烧秸秆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农耕活动中的习惯,也是污染较重的行为。要扭转群众的观念,禁烧工作成为了我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市农业局总牵头,市城管、环保、发改等部门配合,负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市目督办牵头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小组”。

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农业系统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培训会共228次,参会人员7000余人次,与农户签订禁烧责任书20万余份,组织秸秆粉碎还田现场培训会65期次,出动秸秆禁烧宣传车237余辆,悬挂横幅850余幅。

有堵也有疏,秸秆综合利用落实方面,落实资金207余万元,全市购买秸秆粉碎机487台,肥料化利用24.89万吨、饲料化利用6.86万吨、能源化利用2.87万吨、基料化利用0.43万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2018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对提升优良天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措并举

保卫蓝天白云

根据《2017-2018 年盆地 8 城市气溶胶激光雷达走航扫描监测报告》,以及国控空气质量站点排名通报,影响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因素来源于扬尘,据此拟定的《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开展“摘帽”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城市精细化管控,重点强化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防治。

通过治理,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逐步规范化。道路工程扬尘防控力度加强,各县(区)落实动态监管要求,各长线道路施工单位加大对料场、作业面等扬尘治理。

餐饮油烟整治中,严格餐饮服务行业食品经营许可,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餐饮油烟污染集中整治,持续开展夜间烧烤摊点专项整治行动,我市强制取缔露天流动烧烤,有序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雨城区中心城区688家餐饮商家已完成油烟污染问题整改,127家烧烤全部完成整改。

关于“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燃煤小锅炉淘汰,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锅炉已全部淘汰,同时,加快推进县级建成区以及建成区外燃煤锅炉煤改电或煤改气工作。“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有序推进。2018年,排查出的325户“散乱污”企业中,需关闭的184户,完成关闭148户;需整改的135户,完成整改43户;需搬迁入园的6户,完成搬迁1户。

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整治和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中,中心城区货运车辆管控有力,黄标车淘汰进度加快,非道路机械污染摸底调查工作有序开展,油品质量问题整治成效明显。交通运输部门重点加大对汽修行业喷漆管理。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已淘汰营运“黄标车”2823辆(其中2018年淘汰319辆),确保按期全面完成营运“黄标车”退出道路运输市场任务。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各县(区)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开展道路行驶柴油货车尾气抽测,不断净化道路“生态”环境。

目前,全市从事喷烤漆作业的维修企业124家,其中8家加装光氧设备,5家使用水性漆,其他企业已加装活性炭净化装置,达到环保部门要求。

新的一年来临,蓝天保卫战依然在继续,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将在2018年所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继续加大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争取让空气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为生态雅安建设加油助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肖科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c) 2021 jkq.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东路11号(创业孵化园1号楼) 邮编:625100 传真:0835-3225171 电话:0835-3227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3 蜀ICP备19017234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3025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