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飞进来”的项目如何落地?
□本报记者 赵若言
4月,春光正好。
距离“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40余公里的芦天宝飞地园区内,一片蓬勃景象。
“借灾后重建契机,公司搬进了园区,产能翻了番。”15日,中国兵装集团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勤管理部副部长张树英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在芦山地震灾区批准设立的唯一飞地园区,目前园区里像建安这样的大中型项目已达18个,它们是如何迅速在这里生根的?
如何快速落地供地上采取“保姆式”服务
在园区草坝片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300万套车桥扩能项目的建设现场,数台大型机器设备满负荷运转,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抢抓工程进度。“项目有望在8月正式开工。”该公司党委书记王国强说。
“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是因为国土资源部门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一管到底。”王国强说。
不仅仅是建安公司,入园企业都感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服务力度。
“企业要建设,首先是要拿到土地证。”张树英说,国土资源部门的高效服务让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了土地证。“由于是央企,我们所有手续都必须经由省国土资源厅办理,为此,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和园区积极为我们协调,目前,相关资料报件已准备齐全,很快就能领证!”
“为保障项目落地,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我们出了很多实招。”园区土地收购储蓄中心主任陈永生说,包括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服务制度,然后提前介入,服务上门,及时组件、跟踪和报批等,纳入国务院灾后重建总规的项目还可以先用地后报批。
陈永生介绍,园区灾后重建获得用地指标1.9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万亩报批任务,充分保障了经开区各个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建设用地哪来释放存量结合节约集约用地
“以前,年产能仅1000辆整车。现在,工厂的规划面积289亩,预计一期生产规模是5000辆整车,二期生产规模预计达到15000辆。这在以前老城区的工厂是完全达不到的。”四川新筑通工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涌泉告诉记者。
相对充裕的土地,让企业得以大展拳脚。但这些土地是从哪里来的?“开展土地整理项目清理工作。”陈永生说,以某公司土地整理遗留问题为例,为最大限度降低园区回购土地费用,在市级相关单位支持配合下,多次与相关公司就土地整理、回购等问题进行协商,最终释放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近1万亩。
同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始终坚持寸土寸金的观念,实行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的双控,尽最大可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魏静东说,项目在入园时,我们都要对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产出、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对不符合协议约定的投资总额、投入产出等指标经限期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项目实施退出。此外,对30亩以下的企业也不再单独供地。
目前,园区主导产业为机械装备和新材料新能源,先后承接和引进中国恒天汽车、中国兵装建安、中航工业川西机器、广药王老吉等大中型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55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已有企业98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1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