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后重建时代”雅安量身定“绿”
生态领航 创新驱动
8月5日,雅安市名山区城区茶叶市场上,同样是茶叶贸易,一街之隔,却是两种风景:有着30年历史的蒙山茶叶市场,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茶都大道斜对面,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圆形交易大厅内,显示交易行情的大屏幕不断闪烁,30个红色座椅却空无一人。
“没有人?没有人就对了。”交易所办公室主任张海滨说。屏幕无声,背后的市场脉动却异常清晰,由于采用了“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全新模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已被颠覆,“7个多月以来,交易额已经超过400亿元。”
此时,“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雅安迈入“后重建时代”。
互联网加一片茶叶,交易方式升级,灾后雅安的茶产业发展无疑将拓出更大空间。
不单是茶产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砥砺奋进之后,雅安再次来到一个转折点: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推进“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任重道远。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打“硬仗”、补“欠账”,雅安三年来跑出了“加速度”;另一方面,相对于全省其他“领跑者”,雅安仍需再发力。
“后重建时代”,灾区事业再兴、机能再造,无疑是复杂而又全面系统的整体跨越提升。凝聚力量再出发,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雅安作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的画卷徐徐展开,它的底色是青翠。
思路
变
立足资源禀赋向“绿色”要发展
7月29日,雅安市发改委主任高凯步履匆忙。上午10点,雅安市接连举行两场签约仪式,分别与川投集团、大唐四川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雅安与川投集团将在能源、基础设施、旅游康养、金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大唐四川公司的合作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
此次签约,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是推动雅安灾区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兰开驰说。这不仅因为对方有望带来大项目,更是因为协议的实施,将为雅安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强大助力。
“三年起跑、五年跨栏、七年冲刺”,2016年,雅安步入“变奏”的一年,“承前启后。”高凯说,一方面,这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另一方面,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官,向五年整体跨越之路转变的关键之年。
这是一场新的“赶考”。在由“后发追赶”切换到“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应审时度势、精准研判,找准雅安自身的发力点。
那么,雅安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答案就是“绿色”:雅安森林覆盖率63.1%,稳居全省第一。
在今年初召开的雅安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上,“雅安新路”正式出炉。雅安把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定位,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雅安还自我加压,提出要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经济增长速度。
航向既定,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水到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灾区绿色发展模式在逐步形成,构建起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特色农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高凯说。果药、果蔬、茶叶三条“百公里百万亩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1万公顷。“工业上,摒弃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坚持规模化、集聚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骨干产业’。”雅安市经信委副主任李云忠说。
产业
变
摒弃“笨大粗”转向“轻绿新”
手中拿着两份文件,李云忠饶有兴致地请人“挑字眼”。
两份文件,一份是雅安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份是雅安市工业强市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建之前,我们在工业方面的提法是‘3+1’,现在的提法变成了‘4+6’,即四大骨干产业+六大特色产业。”
有意思的是,重建之前的“水电电业”,在“四大骨干产业”里面被换成了“清洁能源”。两相比对看来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为何要剥除电业?”李云忠解释,当时所说的电业,是指铁合金、电丝、冶炼化工等“笨大粗”产业。由于雅安的水电装机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二,丰富、低廉的水电资源,使得这些产业和雅安“捆绑”在一起。
既然确立了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势必要有所割舍。当时,雅安被列入《“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落后淘汰企业共有19户,但三年后,被淘汰的企业达到了31户,“企业要么选择改造升级,要么就被淘汰。”
打造西部清洁能源基地,是雅安确立的新目标。除了加快大中型水电站的开发之外,还将依托汉源、石棉等地丰富的风力、太阳能光伏资源,加快布局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位于汉源县清溪镇的风电项目今年就要投产,石棉也与投资商签订了超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李云忠说。
生态领航,创新驱动。
“统筹考虑交通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实际条件,我们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片区。”李云忠说,其中,东部片区包括雨城、名山,侧重于产业开发;南部片区涵盖石棉、汉源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而西北片区则包括芦山、宝兴、天全等生态脆弱地区,支持县域工业点状开发或异地发展。
如今,芦山、天全、宝兴三县绿意盎然,少见工业踪迹。而雅安经开区却有一个以三地命名的园区——芦天宝飞地园区。这一“飞地园区”由雅安市与三个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实施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重灾区倾斜的政策。“尤其具有雅安特色的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根据不同的片区,赋予不同的权重。”高凯说,比如在芦山、宝兴等重点生态功能县,这一权重分数能达到30%。
项目
变
从低碳出发走循环大道
雅安市7路公交车三雅园车站,最近悄然变脸——站台上新立起了一台绿色的充电柜,顶棚上加装透明玻璃罩,玻璃罩下是两根充电桩。“就在8月,首批投放的6台新能源公交车就将在这条线路上运营。”李云忠说。值得自豪的是,这是“雅安造”的新能源公交车。
新车的全名,叫做“高能超容城市快充客车”,“这种客车采用超级电容,5—8分钟即可充满,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川新筑通工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灾后,新筑通工投资4.5亿元在芦天宝飞地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吸引了来自成都、乌鲁木齐的多个订单。
着眼于发展提升,雅安致力于引进新兴项目、产业链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从微观层面剖析代表性项目,不难看出其深深的绿色“烙印”。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本位于雅安城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厂房,几乎无法按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布局。318国道从公司门口穿过,每天进出的货车掀起阵阵尘土。“今年4月开始滚动搬迁,现在生产区已经全搬过来了。”建安公司精益管理部部长李自威一定要带人去看看新厂区那两个巨大的“雨水回用池”。“考虑到雅安雨水充沛,两个池子共1万立方米容量。”李自威说,将雨水收集起来后,过滤、沉降、消毒,将用于工业用水。
坚持绿色发展,建安公司新厂区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物化+生化”处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通过这一系列环保措施,新厂区比老厂区每年将减少废水排放5.8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5.51吨。
工业项目要“染绿”,农业项目则要“绿变金”。
从名山区城区到该区中峰乡牛碾坪,崭新的“草油路”连起一座座新村。在这条32公里长的大道上,分布了近6700公顷茶园,建起了先进的茶叶加工厂。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名山崛起一条名符其实的“第六产业”大道——创新茶产业发展再建路径,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探索出“茶+科技”“茶+旅游”的发展主线。今年1月至5月,牛碾坪景区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培育生态农业,发展绿色经济,雅安采取BOT、“庭院经济”等模式,建成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6666.6公顷。并打造“蒙顶山茶”“芦山天全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赶街网”等电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主编走笔
突出生态优势展开青翠“画卷”
雅安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拥有良好优美的生态。青山绿水、清风雅雨,不仅是雅安的城市名片,更是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最引以为傲的资源。
生态资源富集,更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坚持生态是立市之基、发展之源理念下,雅安探索构建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
2016年初,雅安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明确把“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生态优势得到有效转化、生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生态红利持续富民强市、生态家园魅力充分彰显、生态文明能够全国示范”六个方面作为“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基本内涵。
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实践,也再次印证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是雅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立市之基。只有突出生态优势,放大重建效应,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优化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一直持续下去,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8月5日,雅安市名山区城区茶叶市场上,同样是茶叶贸易,一街之隔,却是两种风景:有着30年历史的蒙山茶叶市场,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茶都大道斜对面,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圆形交易大厅内,显示交易行情的大屏幕不断闪烁,30个红色座椅却空无一人。
“没有人?没有人就对了。”交易所办公室主任张海滨说。屏幕无声,背后的市场脉动却异常清晰,由于采用了“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全新模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已被颠覆,“7个多月以来,交易额已经超过400亿元。”
此时,“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雅安迈入“后重建时代”。
互联网加一片茶叶,交易方式升级,灾后雅安的茶产业发展无疑将拓出更大空间。
不单是茶产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砥砺奋进之后,雅安再次来到一个转折点: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推进“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任重道远。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打“硬仗”、补“欠账”,雅安三年来跑出了“加速度”;另一方面,相对于全省其他“领跑者”,雅安仍需再发力。
“后重建时代”,灾区事业再兴、机能再造,无疑是复杂而又全面系统的整体跨越提升。凝聚力量再出发,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雅安作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的画卷徐徐展开,它的底色是青翠。
思路
变
立足资源禀赋向“绿色”要发展
7月29日,雅安市发改委主任高凯步履匆忙。上午10点,雅安市接连举行两场签约仪式,分别与川投集团、大唐四川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雅安与川投集团将在能源、基础设施、旅游康养、金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大唐四川公司的合作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
此次签约,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是推动雅安灾区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兰开驰说。这不仅因为对方有望带来大项目,更是因为协议的实施,将为雅安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强大助力。
“三年起跑、五年跨栏、七年冲刺”,2016年,雅安步入“变奏”的一年,“承前启后。”高凯说,一方面,这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另一方面,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官,向五年整体跨越之路转变的关键之年。
这是一场新的“赶考”。在由“后发追赶”切换到“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应审时度势、精准研判,找准雅安自身的发力点。
那么,雅安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答案就是“绿色”:雅安森林覆盖率63.1%,稳居全省第一。
在今年初召开的雅安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上,“雅安新路”正式出炉。雅安把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定位,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雅安还自我加压,提出要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经济增长速度。
航向既定,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水到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灾区绿色发展模式在逐步形成,构建起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特色农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高凯说。果药、果蔬、茶叶三条“百公里百万亩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1万公顷。“工业上,摒弃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坚持规模化、集聚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骨干产业’。”雅安市经信委副主任李云忠说。
产业
变
摒弃“笨大粗”转向“轻绿新”
手中拿着两份文件,李云忠饶有兴致地请人“挑字眼”。
两份文件,一份是雅安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份是雅安市工业强市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建之前,我们在工业方面的提法是‘3+1’,现在的提法变成了‘4+6’,即四大骨干产业+六大特色产业。”
有意思的是,重建之前的“水电电业”,在“四大骨干产业”里面被换成了“清洁能源”。两相比对看来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为何要剥除电业?”李云忠解释,当时所说的电业,是指铁合金、电丝、冶炼化工等“笨大粗”产业。由于雅安的水电装机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二,丰富、低廉的水电资源,使得这些产业和雅安“捆绑”在一起。
既然确立了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势必要有所割舍。当时,雅安被列入《“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落后淘汰企业共有19户,但三年后,被淘汰的企业达到了31户,“企业要么选择改造升级,要么就被淘汰。”
打造西部清洁能源基地,是雅安确立的新目标。除了加快大中型水电站的开发之外,还将依托汉源、石棉等地丰富的风力、太阳能光伏资源,加快布局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位于汉源县清溪镇的风电项目今年就要投产,石棉也与投资商签订了超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李云忠说。
生态领航,创新驱动。
“统筹考虑交通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实际条件,我们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片区。”李云忠说,其中,东部片区包括雨城、名山,侧重于产业开发;南部片区涵盖石棉、汉源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而西北片区则包括芦山、宝兴、天全等生态脆弱地区,支持县域工业点状开发或异地发展。
如今,芦山、天全、宝兴三县绿意盎然,少见工业踪迹。而雅安经开区却有一个以三地命名的园区——芦天宝飞地园区。这一“飞地园区”由雅安市与三个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实施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重灾区倾斜的政策。“尤其具有雅安特色的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根据不同的片区,赋予不同的权重。”高凯说,比如在芦山、宝兴等重点生态功能县,这一权重分数能达到30%。
项目
变
从低碳出发走循环大道
雅安市7路公交车三雅园车站,最近悄然变脸——站台上新立起了一台绿色的充电柜,顶棚上加装透明玻璃罩,玻璃罩下是两根充电桩。“就在8月,首批投放的6台新能源公交车就将在这条线路上运营。”李云忠说。值得自豪的是,这是“雅安造”的新能源公交车。
新车的全名,叫做“高能超容城市快充客车”,“这种客车采用超级电容,5—8分钟即可充满,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川新筑通工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灾后,新筑通工投资4.5亿元在芦天宝飞地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吸引了来自成都、乌鲁木齐的多个订单。
着眼于发展提升,雅安致力于引进新兴项目、产业链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从微观层面剖析代表性项目,不难看出其深深的绿色“烙印”。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本位于雅安城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厂房,几乎无法按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布局。318国道从公司门口穿过,每天进出的货车掀起阵阵尘土。“今年4月开始滚动搬迁,现在生产区已经全搬过来了。”建安公司精益管理部部长李自威一定要带人去看看新厂区那两个巨大的“雨水回用池”。“考虑到雅安雨水充沛,两个池子共1万立方米容量。”李自威说,将雨水收集起来后,过滤、沉降、消毒,将用于工业用水。
坚持绿色发展,建安公司新厂区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物化+生化”处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通过这一系列环保措施,新厂区比老厂区每年将减少废水排放5.8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5.51吨。
工业项目要“染绿”,农业项目则要“绿变金”。
从名山区城区到该区中峰乡牛碾坪,崭新的“草油路”连起一座座新村。在这条32公里长的大道上,分布了近6700公顷茶园,建起了先进的茶叶加工厂。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名山崛起一条名符其实的“第六产业”大道——创新茶产业发展再建路径,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探索出“茶+科技”“茶+旅游”的发展主线。今年1月至5月,牛碾坪景区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培育生态农业,发展绿色经济,雅安采取BOT、“庭院经济”等模式,建成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6666.6公顷。并打造“蒙顶山茶”“芦山天全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赶街网”等电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主编走笔
突出生态优势展开青翠“画卷”
雅安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拥有良好优美的生态。青山绿水、清风雅雨,不仅是雅安的城市名片,更是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最引以为傲的资源。
生态资源富集,更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坚持生态是立市之基、发展之源理念下,雅安探索构建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
2016年初,雅安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明确把“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生态优势得到有效转化、生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生态红利持续富民强市、生态家园魅力充分彰显、生态文明能够全国示范”六个方面作为“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基本内涵。
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实践,也再次印证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是雅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立市之基。只有突出生态优势,放大重建效应,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优化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一直持续下去,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