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园区 助推经济腾飞 ——雅安经开区依法治理工作纪实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雅安经开区)(以下简称:园区)积极打造法治园区,为打造经开区发展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安心谋发展;良好的政务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产业迅速崛起;良好的治安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
近日,记者走进园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筑通工汽车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里,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为使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园区扎实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维护园区秩序稳定,助推了工业经济发展。
“干部走下去,群众就不用走上来”、“政府服务必须高效透明”、“法治是一种文化”……园区在开展法治建设过程中,这样耳熟能详的法治管理理念收获的是满满的民心。
普法为先 夯实依法治理基础
法治,是安邦固本之基。推进依法治理,普法是基础。
普法以知,以法治之。怎样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这对于园区依法治理来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从精心“备菜”,到按需“点菜”,再到爱心“送菜”,这一清晰完整的链条,正是园区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推出的“菜单式”法治服务。
所谓“菜单式”法治服务,就是按照群众的法律需求编制普法“菜单”,发放到群众手中,根据群众“点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具体说,就是组织精干人员,定期收集整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典型案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出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点单”选择。在此基础上,根据群众“口味”需求,及时、精心烹调“菜肴”——编印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开展法制文艺活动、法律讲座、法律培训等,努力做到群众想了解什么就上门宣传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送什么,实现有的放矢、按需普法。
2016年对于园区产业重建及今后的发展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展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便成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如何破解难题?园区依法治理办副主任杨仕标告诉记者,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和灾后重建的政策宣传,让群众做灾后重建政策的明白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园区整合资源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抓住党员干部开展联村帮户“听民意、了民情、解民忧”活动,向群众开展感恩教育,充分发挥群众的重建主体作用。在拆迁中亮法律“利剑”,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坚决保护;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诉求既要制止又要疏导;对于确有困难的群众要积极救助,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名山区蒙顶山镇卫干村四组村民李某2010年签定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由于其把部分房屋租赁给他人开茶叶加工厂,双方因租赁合同产生了纠纷,造成迟迟未倒房清场,前后拖了5年之久。今年12月,通过律师介入,讲明租赁相关法律关系,双方的纠纷得到化解,倒房清场工作也顺利完成。
“法律知识太有用了,帮我们解决、避免了许多在拆迁方面的纠纷和问题。”正如一名群众所说。园区在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时,充分结合当地征地拆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个人权益,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如今,园区又通过全面激发“普法细胞”活力,有力度、有温度地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广撒网到精聚焦,从灌输到互动,从治标到治本,再到“订单式普法”按需“上菜”,让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法治护航 企业安心谋发展
走进园区,到处散发着勃勃生机。这里有特别优惠的政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只要在这里投资,从项目的立项、注册、规划选址、环保审批、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到工程报建、安全施工、招工融资……所有环节均有专人专职跟踪代办,直到企业建成投产。
企业如何防范融资法律风险、如何避免因投资协议不完善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日前,在园区组织的“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中,10多家企业代表与律师面对面进行法律结对咨询,针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合同风险与防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进行现场法律“体检”。
基于“亲企”的理念,律师走进企业为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在园区已经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园区牢牢把握依法行政、依法治企两大核心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法律八进”为载体,依法治区工作呈现出“自上而下推进、自下而上参与”的良性态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干事,正成为园区企业的普遍共识,法治精神正转化为推动园区各项事业进步的强大动力。
“企业作为基本社会单元和市场主体,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微观基础。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推动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竞争、依法发展,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杨仕标表示,园区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阵地,园区的重点服务对象是企业,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242家,企业职工1.6万余人。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园区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以创建“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为载体,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健全体制机制,企业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园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10月9日,园区依法治理办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到四川中雅科技有限公司,指导企业开展依法治企工作。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换意见,园区对该公司开展依法治企和“诚信守法企业”示范创建提出了建议。
这正是园区推进“法律进企业”,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的众多举措之一。
“园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在‘法律八进’活动中,园区突出‘法律进企业’这一重点,与创建诚信守法企业活动相结合,通过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职工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 杨仕标告诉记者,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入园企业法律服务全覆盖,王老吉、中雅科技、四川名齿等规上企业均设立了法律顾问,规下企业通过建立定期法律顾问走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
针对园区内职工人数多,且法律需求量大的特点,园区重点将企业职工纳入普法宣传的范围,组织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法治大讲堂、企业代表法治培训等,并针对园区内广大干部职工存在的法律需求,编印了《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法律进企业职工读本》,建立健全园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供宣讲、咨询、维权、纠纷处理等法律服务,增强了员工的法治意识,营造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氛围。
法治引领 打造文明幸福园区
构建“法治园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智囊团”出谋划策。
去年,园区制定出台了《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并与某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作协议。律师事务所派出4名律师组建园区法律顾问团,参与园区征地搬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劳资纠纷及非诉讼法律服务等工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园区改革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积极引导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组建了“服务经济开发区法律顾问团”,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法律论证、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论证,在项目立项、投资融资、合同签订与履行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法律意见,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团为园区共起草、修改、审定合同(协议)160余份,参与园区专题讨论会40余次,在劳资纠纷、土地整理、恒天项目入园等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了法律顾问团的参与,园区干部职工在处理矛盾纠纷、依法行政等工作中底气更足了。
法律顾问制度的园区模式,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的。2015年,园区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将化解矛盾纳入法治轨道,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让这一做法在园区内推广。
“成为政府的法律顾问,是一种责任。”采访当天,园区一名法律顾问告诉记者,在给政府提供建议、依法调解矛盾、帮百姓免费打官司的过程中,他真正感觉到“法律下到了基层、落到了实处”。
目前,园区托管乡镇、企业聘请了法律顾问,这些律师为聘请单位提供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和服务、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参与重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重大信访案件处理,另外还开展各类法律知识教育培训。
在法治引领下,园区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创新基层调解机制。在园区,建立了各式各样的调解中心,以及特色调解队伍,这些基层调解组织,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依法治理的道路上,园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针对信访突出问题、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依法治理重点突破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一线工作法,着力工作重心下移。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到依法治理中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培养群众的法治信仰,使群众成为依法治市的主体。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一线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法治安民 住在园区很安心
在法治建设道路上,有一些集体严于律己、严格执法、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成为示范标杆,推动着法治园区建设的不断进步;有一群人,默默用自己的忠诚诠释着法治建设的责任,在全社会营造着、引领着尊崇法律的氛围。他们是法治园区建设的“排头兵”,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飞地园区在推进依法治园进程中的艰辛足迹和可喜进步。
执法为民 保一方平安
“这一案件的犯罪手段十分隐秘,案情也错综复杂。目前,经过我们的缜密侦查、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法院已对4名嫌疑人做出了判决,4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回想起发生在两年前的“11·11”电信诈骗案,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局长邱特还记忆犹新,“我们已将追回的70余万元款项退还给受害企业,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安机关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心。这起案件追回款项的数量,也是2014年全省同类案件中追回款项最高的。”
2014年11月11日,我市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的财务人员突然接到公司负责人通过QQ发出的指令,要求其向一个名为“黄忠成”的银行账户内转款。
由于发出指令的QQ号码不论是在说话语气还是头像、签名等信息方面,都与公司负责人以前用的QQ号码高度相似,财务人员便根据指令,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多次向黄忠成的银行账户内转去共计100万元。
发现被骗后,该公司第一时间报了案。
接到报警后,在市公安局的统筹安排部署下,经开区公安分局参与案侦工作。
民警第一时间循着被骗款项的流向一路追踪,发现犯罪嫌疑人将100万元赃款先转至一农业银行账户,后又迅速转至另外一家银行的账户,随后在2个小时内,100万元赃款被分割转入51张银行卡。至案发当日下午6点,短短6个小时内,51张银行卡内的100万元就被犯罪人员从广东、广西两省十余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全部取走。
循着这一线索,办案民警远赴广东,根据嫌疑人赃款转账流向,一级一级进行追索,调取了1000多页的银行卡交易记录、数据量达60多G的视频资料,经过缜密地分析,从中找到了嫌疑人踪迹,摸清了其活动规律,并于同年11月24日在广东省高州市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于案发后一个月,抓获了主要嫌疑人。
经开区公安分局自成立以来,就以服务群众,全力打造“平安园区”为己任,在抓实巡防机制以维护良好治安秩序的同时,采取了多举措加强夜间治安防控巡逻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作为园区的平安守护者,经开区公安分局在保一方百姓平安的同时,更将精力放在了服务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上。该局一方面搭建了警企沟通平台,主动服务企业发展所需;一方面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创新服务发展举措。通过深入贯彻落实“阳光警务”惠企惠民工程,主动为辖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建立警企联络员制度,每逢重要时段节点,在企业内部派驻联络民警,为企业开辟服务项目“绿色通道”,及时协助企业现场办理审批手续,简化审批办理流程。针对辖区内在建工地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不断强化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服务,组织民警集中上门办理居住证,对每个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实行档案化管理,严格落实背景审查制度,切实做好工地治安防范工作。
另外,经开区公安分局还注重企业生产安全,加大打防并举工作力度。一方面坚持主动出击,积极组织开展打击涉企侵财案件的专项行动,不断加强涉企案件侦办力度,特别是加大涉案财物追缴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抽调专门警力,组成督导检查组,对辖区企业内部安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保卫制度,帮助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明确安全责任主体,不断提升企业自查、自改、自我防范能力。
文明执法 清理城市“毒瘤”
园区群众的安定不仅来自于无私奉献的公安干警,还有一支坚持文明执法、强化为民服务的园区城管队伍。
违法建筑占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发展成本、增加安全隐患,一直被称为城市发展的“毒瘤”。近年来,经开局城管分局对违法建筑始终坚持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决不姑息的高压态势,突出“防、控、打、疏”四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实现“打早打小、严禁增量、消减存量”的目标,其严控违建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辖区群众的认可。
说到经开区城管分局的具体做法,负责人吴文永表示,首先是有法可依,依据国家、省、市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执法,加强审核,杜绝执法畸轻畸重,尽量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同时针对拆违控违工作,经开区城管分局草拟了《飞地园区(经开区)整治私搭乱建实施办法》,并于今年9月由园区管委会正式发布实施。其次,让当地群众充分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经开区城管分局印制了2万份《四川雅安经开区(飞地园区)规划区拆、控违法建筑宣传问答手册》,并逐一发放到户,让每一户群众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从中了解到什么是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有哪些危害等,增加了群众的知晓率,从源头遏制了违法建筑的蔓延。另外,充分发动宣传舆论攻势,在经开区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拆违控违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广告横幅宣传、执法队员上门宣传和执法队员在执法中宣传等形式,倡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
站在园区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放眼望去,到处是鳞次栉比、充满现代元素的高楼,让人真切感受到经开区的开放、和谐与活力。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为园区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提供了安全保障。而这一切,与园区管委会依法执政密不可分。“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就要求必须把法治建设贯穿于飞地园区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杨仕标一再表示,要把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意见为镜作为全体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要求,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坚持发展惠民,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园区的意义所在。”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