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北纬网]工期缩短50% 质量安全零事故 ——探营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现场
川西大数据产业园
自5月30日川西大数据产业园1号数据机房正式具备服务器安装条件后,如今,1号数据中心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大数据产业是我市“5+1”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大数据产业园作为承载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保温箱、孵化巢,其建设进度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走进川西大数据产业园,逐步揭开了这座代表着科技、未来和经济发展的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的神秘面纱。
对标国际标准的大数据机房
远远望去,由微晶石玻璃组成外墙的1号和2号数据机房既壮观又不失科技感。步入数据机房内部,其中更是“别有洞天”。“川西大数据产业园数据机房均是按国际数据中心T3标准进行建设。”经开区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涛介绍,数据机房对能源保障、温度和湿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以1号数据机房为例,1号数据机房共包含9个运营商机房,数据机柜1622个,每个数据机柜的电源需求是5千瓦。
按照T3国际标准,1号数据中心的每一间数据机房的温度将精确控制在22±2℃,相对湿度控制在40%至50%。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川西大数据产业园为电力供应提供了多重保障。川西大数据产业园的每一间数据机房均实现双回路线路供电,经开区境内的每座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成功实现主线“手牵手”都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如果发生极端情况导致市电中断,2200千瓦柴油发电机将在3秒内自动启动,第一时间先将电力传入UPS系统,首先保障数据在30分钟内不会丢失,之后再将电力传入各数据机房,恢复正常供电。“每一栋数据机房配备的油罐都相当于一个加油站,就算市电中断也可以为整个数据机房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郭涛说。
按照T3标准打造的大数据机房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升级为最高级别的T4数据机房。
川西大数据产业园中的机电设备均来自国内外一线品牌,软硬件的高标准要求,将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
克服重重困难工期缩短50%
去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的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到如今,1号、2号数据机房即将投入使用,在8个月的建设进程中,不断实现的建设“加速度”,将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压缩了50%。说来容易,背后的付出却难以想象。
“修建大数据机房,在雅安的历史上从未有过,我们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王海宇说。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开发建设推进指挥部,针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解决。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数据机房的建设远超一般建筑。数据机房的单跨跨度在9.6米至12.3米,普通建筑仅为1米至3米。由于需要安装大量的服务器以及冷却系统、数据机房的楼面荷载需达到每平方米1.2吨至1.6吨,普通建筑仅为每平方米250公斤。每周两次长达4小时的川西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推进例会不仅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更成为老带青的课堂。专家团队对倒排工期是否合理的精密报告也帮助建设单位及时梳理清楚了赶工思路。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勇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充斥着整个施工现场。
从破土动工到如今,川西大数据产业园这个千余人的施工现场,一直保持着分秒必抓的施工作风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两班倒的不仅仅是施工人员,还有各类施工器械。张明荃是土建项目部的一名普通工人。从进场到现在,一直待在施工现场,一次家也没有回过,基本上每天都在一线施工。“我们整天都调侃说,这一年来,和工友在一起的时间,要比和自己媳妇在一起的时间长多了。”张明荃说。
随着1号、2号数据中心即将投用,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交出了一份“工期缩短50%,安全和质量零事故”的傲人成绩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