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雅安市东部、环成都1小时交通生活圈内,前身为雅安市生态科技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2006年升级为四川雅安工业园区,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扩区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雅安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雅安产业之翼、未来新城。经开区规划面积30.2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2.21平方公里。全区共有企业526家(规上、限上企业70家),其中:工业企业109家(规上工业企业46家),服务业企业417家(限上服务业企业24家)。经开区参照县一级模式管理,代管永兴街道,辖2个社区、9个村,人口约6万人。
近年来,雅安经开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市委五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定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深入实施“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带动作用持续增强,获评四川省优秀开发区、四川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先进集体、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锂电材料)等荣誉,作为全省唯一开发区入选四川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地区。2023年,经开区首次参加国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在全国230家、西部50家、四川10家国开区中,取得全国第55位、西部第8位、四川第4位的成绩。
交通区位优势独特。雅安经开区交通通达便捷,成雅、雅西、雅乐高速在此交汇,川藏铁路穿境而过,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90公里,距乐山港110公里,被省政府确定为川西综合交通枢纽,是《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确定的重要节点城市开发区。随着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启动建设,雅安将成为链接成渝地区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成为经西藏至南亚次大陆国家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节点,川西门户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特色产业加速集聚。落实工业兴省制造强省部署要求,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以数字经济、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为配套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绿色算力走在前列,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雅安分会场)、第六届大数据应用实践大会等,数字基础能力评价居全省第一方阵,“中国雅云”成为业内一张响亮名片。2023年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9.7%。锂电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成功创建省级化工园区,初步构建“锂矿—高端锂盐—锂电材料—锂电池—回收利用”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已形成电池级氢氧化锂、磷酸铁锂锂电材料产能,落地锂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入选商务部锂电外贸示范载体,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1.5%。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微型汽车后驱动桥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螺旋锥齿轮生产基地,具备新能源汽车部分零配件、新能源公交车整车和国际先进水平等静压设备生产能力。2023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5.4%。现代物流产业破题起步,已布局6平方公里现代物流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川藏物流(商贸)产业园,今年下半年,川藏油气应急战略储备中心、多式联运集散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实施,着力发展川藏物资集散、战略储备、适铁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川藏陆港型物流枢纽和综合型物流中心。
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将创新孵化与区域协作统筹推进,采用“飞地+平台”“前店+后厂”等协同创新孵化机制,与四川发展、北京软通共建区域协同发展雅安总部基地、雅安新经济创新中心,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
未来新城拔节生长。结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经开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推动雨名经三区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实施新经济创新中心文体配套设施等一批公服基础配套项目,永兴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智慧园区”“平安小区”纵深推进,公交化覆盖主干路网。雅云湖文化公园、滨河公园等城市公共生态空间建成投运,城市综合服务加快完善。
体制机制持续优化。雅安经开区按“扁平化、大部制”原则,内设9个部门、5个事业中心,公安、自规、生态环境等9个市级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管委会+平台公司”的高效运转模式。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开展集成改革试点,陆续承接落地61项市级授权事项,项目平均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缩减70%,成功创建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