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财政预算报告中的“加减乘除”
2015年,四川经历了新《预算法》实施后首个完整的财年,财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这些都在2016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直接展现。2016年财政收入增长将更加困难,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支出需求仍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
四川的钱怎么花?如何提高效率,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从《关于四川省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简称《报告》)可以看出,其秘诀在于做好“加减乘除”。
加法
在扶贫、生态、转型升级上加大投入
从报告多处可看出,一些领域的财政投入2016年还会加大,比如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等。
《报告》明确,2016年财政支农投入新增部分将重点用于农村扶贫开发。足额落实10个扶贫专项方案2016年财政投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等。
2016年省级预算安排资金232.2亿元支持夯实农业基础,增长11.3%。其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达154.5亿元,将用于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
为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省级预算安排资金79亿元,增长速度最快,达32.4%。其中的21亿元将用于支持全面创新试验区建设。不仅将用于支持建设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还将用于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
生态环保建设方面,省级预算安排资金54.6亿元,增长15.8%,将继续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用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支持全面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治理80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力争完成1.8万农户避险搬迁。
减法
“三公”经费、企业负担继续减
2015年,省级“三公”经费支出3.5亿元,比上年减少0.5亿元,下降13%。2016年,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合理压缩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
2015年,全省严格执行“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按规定取消和暂停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1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600亿元。我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已由2012年底的42项减少到2015年的3项,是全国省级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报告》提出,今年将严格执行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乘法
拨改投,财政资金撬动更多资金
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由直接补助向市场化股权投资方式转变,实行“拨改投”,到2015年底,省级陆续设立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11只基金。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报告》提出,2016年要继续加快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健全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突破资金制约瓶颈。
2016年将持续推进的改革事项还有: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除法
细算民生“小账”,保障支出占比高
将全省大账除以21,可以从各市州角度看。今年,首次将省对21个市州的税收返还、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按项目编制。人大代表将能更细、更科学地审视财政报告。
除以183,就是从县级的层面看。2015年县级支出占全省支出的69.2%,占比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保障水平。今年将坚持财力下沉,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报告》对今年教育、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事项也有细致的安排:
义务教育资金69.4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建设1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高中教育资金9.3亿元,按每年每个学生300元标准补助全省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公用经费。职业教育资金44.7亿元,实施藏区、彝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惠及8万名左右学生。
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11.4亿元,新建改造8万张养老床位,建设25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200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4.4亿元,实施27万户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向农民工定向出租公租房。农村住房建设资金24.6亿元,实施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重2015年达到65%,2016年还将保持这一占比。 (记者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