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雅安日报]脱贫路上不负好春光

来源:
2017-04-05 00:00
浏览:
打印
    

杜朝清正在备菜

春花怒放,万象更新。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和名山区永兴镇沿河村。所到之处,生机盎然,精准扶贫的一个个故事,在村民中传为佳话。

名山区沿河村

修路、整治环境、房屋改造、种脆红李……

农业强底座,工业挑大梁。

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战中,站在雅安经济发展“大梁”前沿,2105年,经开区管委会成为名山区永兴镇沿河村的帮扶单位,对口帮扶沿河村。

如今,沿河人走出闭塞,不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伙儿也走上了可持续增收脱贫的致富奔康之路。

发展农家乐脱贫

3月24日,沿河村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村民杜朝清一大早就把院子和厨房打扫一新,接着又从自家菜园采摘了一些自个儿种植的新鲜蔬菜,“周末了,估计有客人来,要提前做些准备。”

杜朝清家建有三个猪圈,养了6头生猪,远处的山坡上还种植了3亩脆红李。

四十出头的杜朝清,从小到大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名山。望着房前屋后的家业,忆起早年“家徒四壁”的窘境,杜朝清恍如隔世。

沿河村地处大山深处,山多田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挣钱增收。杜朝清也不例外,就在入驻经开区的一家企业务工,但一人的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人,“有时连肉都吃不上”是对杜朝清一家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时,杜朝清正忙着整理桌椅。面积不大但整洁的大堂里,整齐摆放着6张圆桌,桌上的木筒里插满了筷子。他家的农家乐,是2016年下半年在经开区管委会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

经开区管委会扶贫工作组不仅帮他硬化了两米宽的进户路,将房屋进行了改造翻新,还改厨、改厕。

“一开始我是有些担心的。”杜朝清说,没有人来吃饭怎么办?买餐具、冰柜的成本收不回来咋办?开办农家乐的种种担忧,让杜朝清迟迟下不了决心。“后来,工作组对我讲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前景,也帮我分析了游客需求。”杜朝清说,工作组的引导,让他坚定了决心。

在杜朝清开办的农家乐大堂右边,悬挂着他熏制的腊肉,“这些都是卖给散客的。”杜朝清介绍,平常客人来这里吃饭,有时也会挑上几块腊肉带走。

几年前,杜朝清的妻子泽朗哈木(藏族)第一次来沿河村时,他的房屋是斑驳的外墙、黄泥巴地的堂屋,家里只有一盏电灯、一个小电视,“当时感觉这个村很穷,各方面都不如我们。”泽朗哈木说。

如今,杜朝清夫妻俩经营的“农家乐”慢慢改变着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而夫妻俩种植的3亩脆红李,又丰富着一家的家庭经济收入,也让夫妻俩引以为豪,“我家去年脱了贫,现在,脆红李还要帮我致富呢。”杜朝清乐呵呵地说。

整村推进生态种植业

沿河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多田少,如何整村推进精准脱贫工作?2015年,经开区管委会扶贫工作组初到沿河村,就为该村的发展把脉问诊,寻找脱贫的“金钥匙”,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村“两委”在工作组的支持帮助下,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定带领村民走整村推进生态种植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整村推进,就是要求集中连片发展项目。如果只有一部分村民种植果树,没有形成规模,未来效益还是很难见到,也不具备整体营销的条件。”工作组成员杨仕标这样说。

扶贫不能只是“输血”,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的拔掉贫困的“病”根、穷根。

然而,决定易,实施难。发展生态种植业,障碍重重。首先是村民的思想统一面临难题,一位村民在述说自己当时的担忧时坦言:种玉米当年就能有收入,而要种植脆红李,好几年没得收入不说,还得不停地投入管理成本,万一挂果后行情却不好,卖不了几个钱,咋办?有着同样想法和担忧的村民,几乎都种着玉米,不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工作组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从整体规划到未来收益,耐心为村民讲解、引导,并提出在果树未挂果的生长期,可发展林下种植的配套办法。

杨仕标与村干部一道算经济账后,村民们终于吃了颗定心丸:一起干、一起脱贫奔小康!

杜朝清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种植了脆红李。

“为了让我安心发展脆红李,帮扶干部还多次为我盘算经济账。虽然3亩脆红李还未挂果,2018年挂果,但2019年进入盛产期后,脆红李的收入只会一年比一年多。”杜朝清说。

如今,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3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脆红李。在此基础上,村里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争取的扶贫资金,建起了5公里的生产便道,加宽、硬化入村道路3公里。

钱袋子慢慢鼓起来还不够,要想脱贫后再持续增收,永续发展,还得引导和帮助村民的脑袋也“富”起来,通俗说,就是要思想再解放。这对于祖辈世袭种玉米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场“头脑革命”风暴。为了让村民科学种植,村里为村民统一购置了技术书籍,组织学习培训,并多方为他们寻找技术专家授课,帮助他们打造品牌。全村村民在工作组的引领下,热火朝天干起来,也对自己充满信心——种植脆红李不仅为脱贫,还承载着村民更多更美好的愿景。

修路、整治环境、修水利设施、种脆红李……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后,沿河村人走出闭塞,想法变了、行动有了,不仅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大伙儿也积极行动走上了脱贫之路。

培养产业工人助脱贫

“群众需要什么,想怎么脱贫,我们就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想法去谋划项目,支持和帮助群众脱贫,实现扶贫开发由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为使扶贫开发工作切实精准到点位、精准到靶心,在脱贫攻坚之役中打硬仗、打大仗、打胜仗,经开区专门编制了精准扶贫作战图,举全区之力投入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将对口帮扶贫困村的11户贫困户脱贫摘帽任务分工细化到人头,安排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一对一”。同时,引导园区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职业培训等方式方法,给力精准,给力贫困村、贫困户摘贫帽。今年,经开区还将联合辖区企业开展“造血式”服务,培养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向企业输送员工。

如今,沿河村几乎每个贫困户家中都有一些增收项目,或种植优质李子,或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中药材……

从缺衣少食到脱贫奔康,沿河村正改写着“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c) 2021 jkq.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东路11号(创业孵化园1号楼) 邮编:625100 传真:0835-3225171 电话:0835-3227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3 蜀ICP备19017234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302511813